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常抱怨我们的孩子叛逆:你说这东西不可以碰,他偏要去碰碰;你说蔬菜营养好,要多吃,你越讲他越是不吃等等,实在无可奈何。这种现像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理。
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,个体心理中产生的与外面需要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。逆反心理人皆有之,但婴幼儿的逆反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。孩子因为自我意识的进步,主观能动性愈加强,对成人的需要和安排,表现出愈加大的选择性,喜欢搞独立,想自作倡导。假如爸爸妈妈不擅长对待,他总是就会逆向而行。
目前,婴幼儿家庭教育在办法上存在很多问题,譬如:
1.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不知道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进步水平,对孩子提出的需要过高,让孩子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;不了解儿童有多方面进步的潜能和资质,具备多方面的兴趣和喜好,为孩子过早定向,强制孩子过早地从事长期的专业练习。
2.有的爸爸妈妈脾气暴躁,动辄打骂孩子,或罚站、罚跪,甚至把孩子逐之门外;另有一些爸爸妈妈却相反,过分娇惯孩子,所有以孩子为中心,言听计从,本来孩子可以一个人非常不错完成的任务,却要唠叨半天,甚至包办代替。
儿童产生逆反心理,可以说正是这类教育弊病导致的,教养方法和方法违反儿童的天性,势必引起孩子的抵触、对抗和逆反心理。
孩子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,那样,爸爸妈妈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,便不起用途;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手段,就不容易成功;恨铁不成钢的耿耿意愿,也得不到谅解。一言以蔽之,爸爸妈妈的殷切教育,都难免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,甚至事与愿违。
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应,不少人情绪急躁,采取暴力的态度和压服的办法。可是你越是想压服孩子,而孩子越是压而不服,并且总是使其抵触情绪、对抗行为随之而来。所以,处置孩子的逆反心理应该注意办法。
1.冷却法。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,情绪强烈激荡时,爸爸妈妈不要恼怒,不可针尖对麦芒,以任性对任性,不然会火上加油。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置,对他的任性不予理睬。当孩子以哭作为武器来威胁时,不要心软,可以让他哭一阵,等他平静下来将来再教育诱导。
2.温暖法。爸爸妈妈要尊重、理解、关怀、鼓励和信赖孩子,常常和他交流,做他的贴心人。一旦发现他有细小的进步,就准时给予一定、鼓励。
3.刺激法。要学会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,借助逆反心理来激起他。如有意识地说你不会穿衣,是否?你不会说礼貌话,对不对之类的话来刺激他。
4.心理保健法。帮助指导孩子客观地知道自我,克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,培养好情感和训练意志,增强自我控制能力,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进步。
心理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,逆反心理虽有妨害儿童身心进步的一面,但也蕴含着不少积极的原因。其中较为显著的是:
1.逆反心理从其次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,好胜心强,勇敢,有闯劲,能求异,能革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。
2.逆反心理强的孩子,在不顺心的状况下,在愤懑、压抑、不满的时候,敢于发泄,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,并能预防畏缩、懦弱、压抑、守旧、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。
因此,爸爸妈妈要擅长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原因,并合理引导,善加借助。如此,就可以把孩子培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、能发展、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。